2024年中国炼油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行业向规模化、大型化发展,促使行业投资稳步增长发表时间:2024-12-09 21:00 国际实业INTERNATIONAL INDUSTRY GAISHU/ 炼油概述 PART ONE 炼油行业是指将原油等烃类混合物通过蒸馏、裂化、重整等多种技术手段,加工成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溶剂油、沥青等石油产品的工业过程。这些产品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农业灌溉以及居民生活等多个领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BEIJING/ 发展背景 PART TWO 1、政策环境 炼油及石油化工行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产品覆盖面广,资金技术密集,产业关联度高,对稳定经济增长、改善人民生活、保障国防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在国家政策的持续引导下,我国炼油及石油化工行业飞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实力稳步提升,由石化大国向石化强国迈进。 2、社会环境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炼油产品的消费保持高速增长。成品油表观消费量从2016年的28948万吨增长至2023年的39295万吨,2020年主要受疫情影响导致成品油产量与需求下降,但2023年已回升至较高水平。 CHANYELIAN/ 产业链 PART THREE 炼油产业链的上游主要是原油的开采与供应。原油是炼油工业的基础原料,其质量和产量直接影响到炼油产品的种类和数量。炼油产业链的中游是炼油加工环节,即将原油通过一系列物理和化学过程转化为各种石油产品。下游是石化产品的应用领域包括能源、电气、汽车、建筑、医学等行业。 XIANZHUANG/ 炼油行业发展现状 PART FOUR 1、我国炼油能力 我国炼油能力从2016年的1489.5万桶/日增加至2023年的1913.6万桶/日,平均增速为3.6%,在消费需求的拉动下,我国炼油能力与产出在近年来均呈现高速增长。2023年,中国的炼油能力增至每年9.36亿吨,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炼油国,反映我国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了新跨越。 2、我国炼油产品产出 在十四五减油增化战略实施的背景下,在较大程度上控制了炼油供应的增长,相当于炼油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得益于此,2021-2023年国内炼油行业效益可圈可点。炼油产品产出从2016年的868.6万桶/日增加至2023年的1871万桶/日,平均增速为7.5%。 3、我国原油产量 2023年我国原油产量达2.08亿吨,同比增产300万吨以上,较2018年大幅增产近1900万吨,国内原油2亿吨长期稳产的基本盘进一步夯实。海洋原油大幅上产成为关键增量,产量突破6200万吨,连续四年占全国石油增产量的60%以上。页岩油勘探开发稳步推进,新疆吉木萨尔、大庆古龙、胜利济阳3个国家级示范区及庆城页岩油田加快建设,苏北溱潼凹陷多井型试验取得商业突破,页岩油产量突破400万吨,再创新高。 4、我国原油加工量 2023年我国原油加工量增长至7.38亿吨,同比增长8.6%;炼厂平均开工率为78.9%,较上年提高5.3个百分点,均创历史最高水平。成品油产出方面,2023年国内炼厂汽、柴、煤油产量为4.44亿吨,同比增长11.1%;汽、柴、煤油出口量为4120万吨,同比增长24.6%,结束3年回落态势。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30年中国炼油行业发展监测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GEJU/ 炼油行业竞争格局 PART FIVE 随着我国大型炼化项目的不断建设投产,炼油及石油化工行业逐步向规模化、大型化发展,促使行业投资稳步增长。中石油、中石化炼厂平均规模分别达到765万吨/年和844万吨/年,已超过759万吨/年的世界平均水平;我国新建成或改扩建的炼油项目基本都在千万吨级以上,乙烯项目在百万吨左右。 QUSHI/ 炼油行业发展趋势 PART SIX 1、我国炼油及石油化工行业向规模化、大型化发展,促使行业投资稳步增长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变化,化工品和新材料的需求快速增长,需要炼油及石油化工的产能快速增长。“十四五”期间,我国将继续投产一批大型炼化一体化装置,预计炼油能力将新增1亿吨左右,同时新增乙烯产能1110万吨,新增芳烃或对二甲苯产能1,020万吨;“十四五”期间,我国石油化工行业投资规模将超过10000亿元,设备费用约占石油化工项目总投资的50%(其中非标压力容器设备占总投资的30%),石油化工非标容器设备投资将超过3000亿元。根据中国石化杂志数据,2025年我国炼油能力可达9.8亿吨,乙烯总产能突破5000万吨,成为世界第一大炼油和乙烯生产国。 2、炼油及石油化工行业向绿色低碳化的方向发展 我国已经确立了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因此炼油及石油化工行业需要保持绿色低碳发展,但中长期内石油仍然是炼化行业的主要原料。炼油及石油化工行业向绿色低碳化的方向发展将引发产业结构的调整与整合,为压力容器行业内的优质公司带来了新的成长点与业务机会,能否通过技术和工艺的进步满足客户节能减排、清洁降耗的产品需求已成为重要的行业竞争力影响因素。 * 本文转自华经产业研究院 * 本文不代表我集团之投资建议 |